這幾年看台灣林業的永續發展,真是……,僅能”永續革命尚未完全,有志之士,我們再加把勁”以對。林業經營主管機關,對於國有林,公私有林的永續經營的模式,也該發展共同的一套系統了吧!林地經營縱或有規模、強度、風險的差異,但永續經營的理念與經營模式是一致的。台灣林業不該只有”永續森林經營”之名,而無”永續經營”之實。建議林地經營者,是不是粗略檢視一下,我們的經營是否…
1.
能依計畫執行,且經營計畫是可以短、中、長程滾動調整。
2.
能將經營及監測評估的結果數據資料,進行整理分析,做為自我經營調適的依據。
3.
能說出經營區域的自然資源內容,例如:潛在瀕危動、植物區域範圍、天然林、人工林年生長量⼂蓄積量等。
4.
能説出、繪出經營區域周邊的社區、原住民分佈範圍。
5.
在作業活動前會對、能對社區居民、原住民做FPIC,能尊重意見並列入作業活動調整考量。
6.
是以內部的橫向、縱向整合所制定,符合經濟可行、環境保護、社會公平的經營作業程序。
7.
對於經營作業可能導致環境及社會潛在衝擊,能提出並執行預防式的維護、強化、恢復策略與方式。
8.
等等…。
若林地經營者無法回答上述的永續經營方式,那麼該是時候考慮作調整了。上述的森林經營方式很難嗎?我在苗栗見過,在嘉義見過、在恆春半島見過。這樣的森林經營單位,有合作社、租地造林者、有國有林,他們的共通點就是永續森林經營知識的內化與執行的堅持;他們的永續經營的理念與經營模式是一式的。
現階段台灣林業是要先KNOW HOW 永續森林經營?還是要先KNOW
HOW通過國際森林驗證?個人相信,了解並執行永續森林經營是比較重要的,特別是國有林的基層經營人員,若能全面深度瞭解並具執行永續森林經營的經驗,就有能力協助、監督、落實中小型公、私有、合作社、租地造林者的永續森林經營。有了永續森林經營的理念與經驗,再申請通過國際森林驗證,就不難了。接下來的問題是,高成本的國際森林驗證,能在台灣的林地普及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